《六中思源亭记》学生习作选
习作要求:
1、根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超然台记》《道山亭记》等名篇,尝试总结出宋代亭台楼记的写作思路。
2、请你到我校思源亭附近赏览一番,按照你的总结,用文言文写一篇《六中思源亭记》(400字左右)。
相关资料:
1、思源亭由六中校友捐款建造,落成于2010年,亭名为香港校友会永久会长蔡建中先生所定。
2、亭柱上挂“对联”:秉黄埔长风,铸神州栋梁。
3、亭下流水边有一块大石,上刻: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蔡建中节选宋朱熹诗
4、2013年,我校评选“六中六景”,思源亭搭配邻近的敬师斋入选,名为“斋亭叠翠”。入选理由:师斋阁楼,草木环绕,静谧清幽。古朴石几,三两木椅,幽情畅叙。亭上雅思,亭下流泉;活水来处,思如泉涌。二景相融,遐思无穷。后辈学子,思源而报,不忘师恩。
5、老校友“老蛇”特意创作了一首词《减字木兰花·斋亭叠翠》:亭斋叠翠,四季流光堪一醉。人在其中,听罢潮声心自通。 一天劳碌,乐在课余依小筑。敲子观花,啜茗摊书共晚霞。
高二(1)班 郭见微 习作:
广州六中,坐于喧啸氤氲之城,处幽僻之地,乃黄埔中正旧校之新址也。此地有森森古木,潺潺流水,又有驰志之碧原,养性之高楼。一方池塘隐于楼后,但见莲浮于上,鱼潜于底,水清如乌有,鱼若无所依。池边清泉泻于石上,有亭翼立于泉上者,思源亭也。
泉流循环,源源不断,使人眷恋留思,故名之曰“思源亭”。亭有三柱,柱上题联,道是:“秉黄埔长风,铸神州栋梁?!毕掠芯奘杂谕げ?,上刻“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盖学长蔡建中选此句于朱熹诗而镌也。坐于亭中,听泉鸣,望清斋,悠悠然如临山间之草舍,寂寂然似入世外之桃源。优雅古朴,冬暖夏凉,勤勉学者多聚于此?;蜃荼食烧拢蚩矶小Wぷ阃で扒派?,有激流喷薄而过,如呼如诉,如瑟如琴,奔腾不舍昼夜。聆此天籁,气定神闲,新见沓来,迷茫尽散。
水流于池,而池中水清如镜者,何也?盖有泉出于此间也。清源不息,则池之水岂得浑耶?使泉源都竭,池水将黑而臭,且无人欲近之矣。人亦如此。人能为学,便如活水常流,则思虑日新,智明而少谬也。故曰:人不学,思则旧,无以应当世之务,无以成功而自效,悔吝随之矣。此所以学长题朱子之句于石,而教后学以温故知新,终得“思源”之道也。
高二(4)班 陈漪棋 习作:
时维庚寅之岁,六中校友蔡公建中衣锦归省,雍容闲步,顾盼留连。喜见后学纵笔凌云,谈笑风生,博学而笃志,料未逊于前哲,切问而近思,实有得于其心。乃即园中佳处为亭,以供登临,且名之曰“思源”。
予观夫六中胜状于思源亭一角,草木丛生,清幽静谧。亭中何所有?木椅三两,石几一张。青瓦为檐,日午犹凉。复有一联,刻于柱上:“秉黄埔长风,铸神州栋梁?!蓖は铝魅?,活水绵长。课余时分,学子多聚于此,游目骋怀,其乐无穷!
若夫流霞飘飞,清风徐来,水波粼粼,涓流潺潺,宛如画境。闲坐亭前,听鸟语于檐上,观沉鱼于波心,活水来处,思如泉涌!当年蔡公,发逸兴于怀抱,蘸清流而挥毫,摘朱子诗句题于顽石之上,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蔡公之意,盖有托焉。夫学者就读于书丛,使其求思不勤,固步自封,将何异于方氏仲永,终泯然于众?使其博学不倦,源来有自,将有类乎谢家道韫,脱口而成诵!
今我六中学子徜徉亭中,悟“思源”之意深,感蔡公之情浓,若不欣然从风,吾谁与共?
高二(11)班 杨黄江山 习作:
夜游六中,步至一地,有斋傲立林中,细观之,有名曰“敬师”。斋前水潭,潭中鱼可数十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月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同学相戏。溯水源而往,有亭翼然临于其上者,曰“思源”。
亭三角飞檐,若鹏展翼。三柱鼎立,字联炳灿,曰:“秉黄埔长风,铸神州栋梁”。亭中石椅,虚位以待。亭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透万物始生之意,诉源头活水之理。亭下横一巨石,宽约尺许,上刻朱熹之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流叮咚,月影徘徊,微风吹拂,修竹摇曳,真可谓雅韵流芳。
今吾偶得其景,意动神迷,不能自已。及登思源亭上,轻抚前辈书迹,乃有感于今。人生于世,无知则不可行,无师则不可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吾蒙教诲,点滴如甘霖,来日自当饮水思源,以报师恩。
今吾辈不以学为苦累,窃闲暇以自励,遨游于学海之中,此其中宜有以自乐者。将艰难苦恨无所改易,而况乎濯泉流之清源,揖荫凉之斋亭,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此情此景可为六中学子所共勉,岂复畏学习似高山而惧恩师如猛虎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