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快餐500喝茶_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_同城200带吹电话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之窗>优秀校友>详细内容

优秀校友

吴宗懋:科技创新达人的心路历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29 16:19:34 浏览次数: 【字体:

优秀校友吴宗懋

——科技创新达人的心路历程

亲爱的校友,

不论你曾经来自哪里,

母校都更关注你将走向何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

“六中拔尖创新精英录” 

去了解他们

如何走上成才之路

 

 

202103291618409997.Jpeg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校友吴宗懋,目前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年8月,初三期间,获得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同年,获得广州市首届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亚军

   2014年9月,从六中珠江中学考上广州六中高中,进入黄埔(1)班,班主任是张华老师,科技竞赛活动师从宋建陵和璩斌两位老师。

   2015年12月,高二期间,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物理铜奖。

   2017年9月,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年7月,即将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踏上新的征程。

 

初获科创大奖

小升初那年,正是六中珠江中学课改班正式招生的第2年,鉴于课改班亮眼的考试成绩和六中强大的招生宣传,几乎所有参加民校考试的学生都选择珠江中学课改班,我也不例外。

进入六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科技创新结缘。当时广州城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广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已开展PM2.5浓度监测和发布工作。但由于PM2.5在线监测成本较高且站点有限,不能满足在中学校园范围的监测需求。热爱运动的我对此特别苦恼,因此,我便萌生了监测校园PM2.5的想法,我找到了学校负责科技创新的宋建陵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我与我的小伙伴们应用当时流行的Arduino单片机,设计了一套集污染物监测、数据记录、实时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PM2.5自动监测仪。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文献,全面比较了市场上类似仪器的优缺点,自己动手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核心部件开始仪器制作。描述很简单,实际过程其实还是非常辛苦的,连续几个月在紧张学习之余挤出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开展研究,一遍又一遍的制作、监测,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为了验证仪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还特地去了省环保部门的权威监测机构,拿着仪器与他们的监测仪器进行现场数据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路过关斩将,该研究项目获得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02103291618402062.Png

移动式PM2.5自动监测仪的制作

 

 

 

202103291618404792.Jpeg

   移动式PM2.5自动监测仪

202103291618402522.Png

与辅导老师合影

 

   从这个项目开始,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科技创新活动,父母及老师也鼓励我不断挑战自己,挖掘各种创新潜能,让 “不可能”变成了“可行”。

2014年9月,被推荐参加了由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电视台少儿频道联合打造的首届广州市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专家组和节目组陆续进行了三次选拔,之后是一系列的培训、模拟、彩排, 11月底正式比赛,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更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砺:一次一次面临被淘汰,一次一次被老师纠正发音、表情以及形体方面的各种不足,对于一个正值青春期的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曾多次纠结,甚至想放弃,多亏宋建陵老师与我的父母及时安慰我鼓励我,最终我坚持了下来,正式比赛经过5环节比拼,我获得首届广州市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亚军的可喜成绩

(可链接视频资料)

https://v.qq.com/x/page/j0501nkv57g.html

https://www.iqiyi.com/w_19rsbv6ni5.html

(见附件)

过程虽然艰辛,但回过头来再看,这种锻炼的机会却弥足珍贵。从第一次面对镜头时的紧张惶恐、结结巴巴、眼睛不聚焦,到比赛面对台下六七百人时的落落大方、坚定自信,从第一次接受采访时的害羞、被动,到随时能与记者朋友谈笑自如,的胆量、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高中的学习与竞赛

后来,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组织策划学校社团活动、主持慈善晚会、竞选学生会主席等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越来越沉稳、淡定。这些都得益于那次电视大赛的锻炼,我时常感叹:幸亏当时坚持了下来!

高一时,我参加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的面试,成绩名列第一,成功加入了中山大学物理学科英才计划培训,在高校感受到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接触了很多高大上的仪器设备。我没有辜负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按照导师王雪华教授的要求,阅读推荐书籍,动手做实验,完善研究项目,最终作为广东省英才计划物理科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论坛,和来自全国各省的22名学生一起,现场展示自已的研究成果,接受专家的提问,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高二期间,我与高三的师兄郭见微、邓昊晴一起参加了“关于粉笔颗粒物扬尘现象的研究和数值模拟”课题研究,研究课室黑板粉笔灰哪个位置灰尘最多,空调如何装挂最有利于抑制灰尘扩散,这是一个来源于实际、又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在璩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利用暑假及周末时间,认真开展研究。这个课题闯过南部赛区大关,进入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素有“中国青年诺贝尔奖”之美誉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每年12月初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一个国际性赛事,需要全英文答辩,我们经受了科技和英语的双层考验。我们项目研究思路的严谨性和创新性,研究方法的先进性,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获得了由多位国际顶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铜奖(全球前五名)。

在清华大学参赛期间,考上清华北大的师兄师姐们为我们举行了晚宴,期间交流与互动时的欢歌笑语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在六中的求学经历以及在大学期间取得的优异成绩,为我的求学生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课题组的三位同学,在高考中发挥出色。比我高一年级的两位学长,郭见微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邓昊晴去了中山大学。晚一年的我,也因为多年的研究经历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了我高一时立下的志愿。

(左起3-5:邓昊晴、吴宗懋、郭见微)

202103291618409054.Png

 缤纷的大学生活

   进入到大学,又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着浓郁的学习氛围与科研氛围,也有着多彩的校园生活。我热爱体育运动,进入了篮球与足球院队;热心学生服务,在校学生会担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同时喜爱金融行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例如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成功预测湖北省的GDP数据。我使用Fama-French模型,在美股市场上检验不同因子的有效性与解释力度。

202103291618402077.Jpeg

中国科大恢宏的校门

   有着以往的研究经历与经验,我对于科研得心应手,对金融知识的实践有着自己的追求。大学期间,我在银行、私募中的三段实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巩固了学校学习的知识,更是体验了业界工作的艰辛,学到了一些就业的技能。

202103291618404021.Jpeg202103291618409447.Jpeg

 中科大校园生活写真

 

科技竞赛活动带给我什么

在六中6年,从初二开始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一直到高二参加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都没停止过。投入了多少时间?无法计算。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好衡量。

粗粗一看,这些竞赛似乎没有对我上大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也不是因为竞赛成绩突出进的中科大,大学也没有选择物理专业。

   我从这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选题时,要立足于基础学科,理解和运用中学知识乃至大学知识,还要参考国内外研究论文,进行消化吸收、理解分析,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动态,只有当我们“吸足”这些营养,应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才能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类似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得心应手的解决小学应用题。可以拓展我们的课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其次,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学老师及专家导师的指导下,反复斟酌、不断修改完成,促进我们主动学习与老师主动交往、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另外,在实验与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中学乃至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器材、试剂、材料,难以在校内完成的器材操作需要向专业人员学习,试剂材料的获取,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都是全新的,很多都是中学实验中没有涉及到的,这一过程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依托学科基础知识、先进的仪器设备、进入高端实验室,在指导老师和专家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与制作、记录现象和数据,做出研究成果,写出研究论文,还有在比赛现场回答专家问辩,直至参赛获奖。

   上述过程,帮助我们实现“强化基础知识”、挖掘“学科学习潜能”、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增强“高考竞争能力”。

   总之,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极大的促进我们发挥创新潜质及提升学科特长,有效提升求学与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非常同意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李晓辉校长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的说法:

第一个层次是解决高考升学的问题,称之为完成阶段性目标,也就是经过三年的高中教育,学生能够上一个自己认为理想的大学。

第二个层次是为进入大学、踏足社会做准备,这叫“四会”目标——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虽然超出高考目标,但是很重要,因为想培养一个创新的人才,大的前提,先是要做一个“全人”,这才是创新人才的基础。

第三个层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所谓英才,就是所在领域的领军、拔尖人才。有这种潜质的学生,他们的目标,就不只是追求个人生活幸福了。而学校对这种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就是为国育才,让学生将来能在科学技术领域最前沿、甚至是无人区中去探索、去闯荡。

这些年的科创经历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我生活态度的方方面面。

当我面对困难时,以及没有接触过的新生事物时,当我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我不会轻易逃避、放弃,不管什么情况我都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

因为这几年科创竞赛的锻炼,我学会了在同时处理几个重大问题时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我懂得了面对新的学习领域时如何迅速进入角色。

我明白了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才是战胜一切未知困难的法宝。

而我,也将会带着这份必胜的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希望六中的学弟学妹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争取机会去尝试各种未曾有过的竞赛体验,比如参加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所有这些经历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